夏天喝冷饮更解暑?科学对比热饮 vs 冷饮的 6 大健康真相,90% 的人都喝错了
2025-05-05 14:14:08
一到夏天,便利店冰柜里的冰可乐、奶茶店的冰沙简直像在招手,谁不想吨吨灌一口冰饮,让暑气瞬间退散呢?但每次我妈看见我喝冰的,总要唠叨:"喝热茶才解暑,老祖宗的话没错!"热饮和冷饮到底谁更懂夏天?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聊聊,这背后藏着的 6 个健康真相,说不定你真的喝错了!
一、解暑速度:冰饮爽在瞬间,热饮赢在持久
上周我在 36℃的户外跑完步,立刻灌了半瓶冰矿泉水,当时感觉喉咙冒的火都被浇灭了,可半小时后反而更渴了,嘴唇干得能撕皮。后来看了个研究才知道,冰饮下肚时,口腔和食道的温度骤降,确实会给大脑 "降温" 的错觉,但身体核心温度没降反升 —— 因为太冷的饮料会让血管收缩,反而影响身体散热。
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过实验,让受试者在高温环境下分别喝 35℃的热茶和 5℃的冰饮,发现喝热茶的人 10 分钟后出汗量比喝冰饮的多 30%。别嫌弃出汗啊!汗液蒸发可是身体自带的 "空调",热茶能让毛孔打开,加快散热,虽然刚喝时有点烫嘴,但凉快得更持久。
二、补水效率:冷饮像 "快消品",热饮是 "储水库"
你们有没有发现,喝完冰可乐后特别容易跑厕所?这是因为低温饮料会刺激肠胃,让水分快速通过消化道,还没来得及被身体吸收就变成尿液排出去了。营养学教授说,30℃左右的温水或热饮,进入体内后会让肠胃黏膜血管扩张,水分吸收效率比冷饮高 30% 以上。
就像植物浇水,夏天直接浇冰水,根会被 "冻僵",浇温水反而能慢慢吸收。咱们身体也是一样,尤其是运动后大量出汗,电解质跟着流失,这时候喝太冰的,反而可能导致肠痉挛,不如泡杯温淡盐水,慢慢喝更解渴。
三、对胃的友好度:冰饮一时爽,胃黏膜在 "受伤"
我有个闺蜜,仗着年轻天天吃冰,结果去年夏天得了胃痉挛,疼得直冒冷汗。医生说,健康人的胃虽然能耐受 - 20℃的低温,但频繁喝冰饮会让胃黏膜血管收缩,消化酶活性降低。特别是本身有慢性胃炎、胃溃疡的人,冰饮就像给胃 "泼冷水",容易引发腹胀、腹泻。
而热饮呢,温度最好控制在 40-50℃,别太烫(超过 65℃会损伤食道),温热的液体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,帮助消化。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喝杯温姜水,胃里暖暖的,食欲都变好了。
四、糖分陷阱:冰饮的 "甜蜜诱惑" 更伤人
仔细看看便利店的冰饮,可乐、奶茶、果汁饮料,哪一个不是含糖大户?一瓶冰奶茶能有 10 块方糖,喝下去瞬间血糖飙升,快乐是有了,但胰岛素也跟着忙得团团转。而且低温会麻痹味觉,让我们对甜度的感知下降,不知不觉就喝了更多高糖饮料。
相比之下,自己泡的热茶、温柠檬水,不加糖也能喝出清香味,还不用担心热量超标。实在想喝甜的,不如切点新鲜水果泡温水,既有果香又低卡,对皮肤和身材都更友好。
五、中医 vs 西医:观点不同,核心都是"平衡"
我特意问过学中医的表姐,她说夏天人体阳气外浮,脾胃其实处于 "虚寒" 状态,这时候喝太多冰饮,相当于"外热内寒",容易导致湿气淤积,出现疲劳、食欲不振的症状。所以中医提倡喝温茶,比如荷叶茶、绿豆汤(别冰着喝),帮助祛湿解暑。
西医则从生理学角度解释,认为喝热饮促进出汗散热,喝冷饮短期降温但影响散热,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看个人体质。比如体热的人偶尔喝冰饮没问题,但体寒、肠胃弱的人确实更适合热饮。
六、特殊时刻:这些情况千万别任性
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注意,冰饮可能刺激子宫收缩,影响胎儿;刚吃完火锅、烧烤这种辛辣油腻的食物,别马上喝冰饮,冷热交替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;还有开车前别喝太多冰饮,低温刺激可能导致胃部不适,分散注意力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,其实喝热饮还是冷饮没有绝对的对错,关键是别过量,别在极端情况下喝。像我现在,白天出门带瓶温绿茶,回家偶尔奖励自己一杯加了冰块的气泡水,既满足了口腹之欲,又照顾了身体感受。夏天嘛,就是要过得舒服又健康,你说对不对?
下次再有人争论 "热饮好还是冷饮好",记得把这些真相甩给 TA,咱们用科学说话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,才是最聪明的喝法~
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,如果对你有帮助,请点赞+转发
今日互动话题:
#你喜欢喝冰饮料吗#
欢迎评论区讨论,我是林家三少,也可以加V进群讨论。关注我,带你了解更多行内运营规则!
往期文章:
减肚子的 5个小技巧,越早知道越好(收藏版)
转自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nX0afIf7yPnQvLH-KJ6yw
发表评论: